高级搜索
  • 检察院名称:
  • 类别:
  • 文号:
  • 文书类别名称:
  • 当事人姓名:
  • 当事人性别:
  • 罪名:
  • 诉讼阶段:
  • 公开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王一君:传承保护乡土文化 守住民族精神家园
时间:2023-12-04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声音周刊·建言
【字体:  

“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记录了中华大地上的风云变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我建议系统收集整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红色故事素材,传承民间艺术、乡土技艺,修护古建遗迹,使乡土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绽放魅力。”

传承保护乡土文化 守住民族精神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院长 王一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底在乡土。千百年来,中国乡村见证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古建遗存等展现着恒久的文化魅力,也在与时偕行中彰显出当代价值。传承好乡土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我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乡土文化传承面临一些困境:一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挤压了乡土文化生发、存续的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村落、建筑、树木等实物载体未能得到妥善保护,一些乡土习俗、技艺日渐式微。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群众对优雅舒适生活的新需求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景发生了极大变化,一些传统技艺、民俗习惯依存的条件同步改变。三是年轻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出现大量“空壳村”,乡村留守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乡土文化传承和创新面临人才断代困境。四是部分地方观念相对滞后。有些地方依旧秉持经济优先论,没有充分意识到乡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有些地方没有树立起保护和创收相结合的思想,推行着机械低效的保护措施。

对此,我在今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培土壅根,加大对原生态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力度》的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六方面:

第一,加强对古建遗迹的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学在乡村最有代表性,像北方许多石板房、砖刻、石雕等都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和象征寓意。我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的古建遗迹在拆除、改造过程中,没能将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传承下来;一些新资本进入农村进行过度的旅游开发,以现代侵蚀乡土,导致科学保护不力。因此,我呼吁政府编制专门的文化建筑名录,对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实物,拿出科学专业可行的方案进行系统保护。

第二,加强对节庆习俗的保护。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庙会等民俗活动,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在围绕节庆习俗出台相应举措时,政府部门要仔细甄别其中的意义,不能“一刀切”。我建议从尊重习俗的角度,在适当的范围内运用适当手段,保护其生成空间,并积极创造合适的新应用环境。

第三,加强对乡土生产技艺的保护。陶瓷烧制技艺、铸铁技艺、剪纸艺术等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亦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在乡土生活中得到展现,应该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这些手工技艺以及技艺生成的整体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途径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加强对乡土音乐舞蹈的保护。一些乡土音乐、舞蹈,既体现出个体的生命活力,也是衍化生成新剧种、新艺术形态的重要元素,其同样承载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相关部门应当做好推广工作,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采风,传承发扬乡土音乐舞蹈艺术。

第五,加强对乡村红色资源的保护。中国乡村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在乡村场景下出场的革命人物、文物,上演的革命故事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动力和支柱。当地政府应及时寻找村中老人,做好口述史的收集编撰,同时与地方档案馆合作,整理出版地方革命、建设事件集。

第六,多部门联动,形成保护合力。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依托,各相关部门联动作业,建立事前宣介-事中协同-事后发布经典案例的系统保护模式。同时,充分认识法律在乡土文化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做乡土文化的“保护人”,使其在新时代持续绽放魅力。

(讲述人:王一君 整理:本报通讯员刘昱彤 神君仪)

[责任编辑:周蔚 于春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